发展动能活力不断释放,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据董世武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泰安市通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,积极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、医养健康五大新兴产业,改造提升现代高效农业、高端化工、纺织服装、现代物流、文化旅游五大优势产业,同时努力实施工业领军50强和科技创新50强“双50强”企业培育工程。该市新能源、建材新材料、精品旅游3个产业列入山东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库重点培育支持名单。
2019年年底,泰安市“四新”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.2%,比2017年提高5.6个百分点;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.3%,比2015年提高17.4个百分点。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泰安,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泰安市成立山东省首家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,实行重点项目“绿卡”制度,“贴心代办、一次办好”改革不断深化,“泰好办”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。
泰安市8家开发区已经全部实行“党工委(管委会)+公司”体制,成立了14家开发建设运营公司,开发区开放发展平台功能不断彰显。泰安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,纺织服装、电力设备、煤矿机械等优势产能实现对外投资合作,2019年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2.2亿元。该市还全面融入山东省会城市经济圈,与济南市签订《济泰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》,谋划推进“633”工程,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。
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5974.6公里,比2015年增加796.6公里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,一条条道路接续贯通,一个个景点姹紫嫣红,泰安市品质城市建设成效显着,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泰安市城区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,泰城中心城区改造力度加大,西部现代化宜居城市已具雏形,南部新城加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,东部新城建设开始布局落子,泰城正由“依山而建”向“依山傍水”山水城市发展。
纵横交错的路网是市民广泛关注的问题,泰安市大力改造提升城区主干道路,着力打通“断头路”“卡脖子路”,擂鼓石大街、迎胜路南延、泮河大街改造等一批群众期盼的城市道路工程顺利实施,梳洗河、明堂河、芝田河等河流综合整治成效显着。不止于此,泰安市引水进城、供热“汽改水”、供电“多表合一”、污水处理厂升级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也顺利完工。通过大力实施泰城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,启动全域垃圾分类项目,泰安市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。
2016年以来泰安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,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10亿元,是“十二五”时期的4.3倍。累计新建、改建高速公路344.2公里,建设里程是过去20年建成里程的1.5倍,济泰高速建成通车。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5974.6公里,比2015年增加796.6公里。济枣高铁即将开工建设,鲁中高铁通道、济南至济宁城际高铁、济莱临城际高铁等项目列入省级规划。京杭运河东平湖航道已具备通航条件。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二期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,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占电力装机比重达到43.8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。
林木蓄积量达到1793.5万立方米,提前完成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“十三五”期间,泰安市着力打造生态保护修复的“泰山样板”,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显着成效。2019年底,泰安市PM2.5浓度比2015年末下降24.3%,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89天。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.38%,林木蓄积量达到1793.5万立方米,均提前一年完成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。
“民之所望,施政所向。”董世武直言,五年来全市人民生活实现根本性改善。截至2018年底,泰安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脱贫总人数达到14.5万人。东平县移民避险解困、易地扶贫搬迁、黄河滩区迁建“三大工程”取得决定性胜利。2019年,泰安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321.6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.6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90元,年均增长8.55%;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.01%,高于山东全省平均水平。
年~2019年,泰安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25.7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.0%左右,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”董世武感慨。